中國水產養殖到底有多牛?2020年,水產養殖將占世界總產量的61%!發表時間:2019-01-07 16:30
漁業占全球人口蛋白質攝入量的17%。水產養殖(水生動植物的繁殖、飼養和收獲)一直被認為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。隨著世界人口的成倍增長,對漁業的需求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。 中國的養殖歷史悠久,可追溯至公元前11世紀,就開始用淡水池塘養殖鯉魚;公元前460年,中國學者范蠡編寫了世界上最早的養魚文獻《養魚經》。 傳統上,中國的養魚業是以家庭為基礎的,規模小,僅用來養家糊口。20世紀70年代后,隨著市場驅動型經濟的轉變,水產養殖逐漸朝著規模化、專業化、智能化發展。 福建寧德海上魚排 經過 30 多年的發展,中國水產品總產量迅猛增長,2016年達到 6379.48萬噸,是 1980 年的 13.29 倍,提供了本國消費的80%的魚類產品,在世界水產品總產量中占比超過了 30%,是世界第一大水產品生產國。預計到2020年,中國水產養殖業將占世界總產量的61%。 而美國水產的養殖業僅滿足該國漁業5-7%的需求,美國是漁業產品的主要進口國,20%以上是從中國購買的。 出魚賣魚場景 其中,水產養殖產品產量 4905.99 萬噸,占中國水產品總產量的 76.90%,占世界水產養殖總量的71%。中國水產養殖業的增長率己經占整個世界水產養殖增長率的60%。中國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一個水產養殖產量超過捕撈量的國家 。以上數據表明,中國水產養殖業的變化牽動著世界水產養殖業的變化。 中國水產養殖業在全國擁有超600多萬人,由150多種不同的品種組成,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,廣東、山東、福建、江蘇、湖北等地是水產養殖的主要省份。 我國水產養殖也推動了世界水產養殖業的發展,50 年代和 60 年代我國的草魚和鰱、鳙等主要養殖魚類相繼傳入歐美;70 年代起 ,聯合國糧農組織委托中國建立了養魚培訓中心,先后為 20 多個國家和地區培訓學員數百人;同時我國的幾種主要養殖魚類也被移養到世界 20 多個國家和地區。 當前,中國水產養殖面臨“缺地、缺水、缺現代工程化技術、缺良種、缺蛋白源、缺乏水產品加工后消費習慣、缺勞動力、缺良藥、缺品質保障、缺食品安全保障,消費者信心不足、缺德”等挑戰,隨著信息化、物聯網、大數據等新型技術的持續推進和布局,當前中國漁業正朝著智慧現代漁業發展。 未來10年甚至更長,中國水產將是什么樣子的呢? 廈門漁博會暨水產養殖展覽會 |